你好 我想问一下p值到底要怎么算 统计学 拜托!?

论文降重 独有的降重技术

免费使用,100%过查重,多种降重模式,1小时轻松搞定论文

论文查重 检测与学校相同

一站式聚合查重平台,含知网、万方、维普等,正品价格便宜

你好 我想问一下p值到底要怎么算 统计学 拜托!?

问:你好 我想问一下p值到底要怎么算 统计学 拜托!?

看了很多网上的答案依然不会

  • 答:P 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0.05 为显著, P <0.01 为非常显著,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小于0.05 或0.01。实际上,P 值不能赋予数据任何重要性,只能说明某事件发生的机率。 P < 0.01 时样本间的差异比P < 0.05 时更大,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统计结果中显示Pr > F,也可写成Pr( >F),P = P{ F0.05 > F}或P = P{ F0.01 > F}。 下面的内容列出了P值计算方法。 (1) P值是: 1) 一种概率,一种在原假设为真的前提下出现观察样本以及更极端情况的概率。 2) 拒绝原假设的最小显著性水平。 3) 观察到的(实例的) 显著性水平。 4) 表示对原假设的支持程度,是用于确定是否应该拒绝原假设的另一种方法。 (2) P 值的计算: 一般地,用X 表示检验的统计量,当H0 为真时,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该统计量的值C ,根据检验统计量X 的具体分布,可求出P 值。具体地说: 左侧检验的P 值为检验统计量X 小于样本统计值C 的概率,即 = P{ X < C} 右侧检验的P 值为检验统计量X 大于样本统计值C 的概率 = P{ X > C} 双侧检验的P 值为检验统计量X 落在样本统计值C 为端点的尾部区域内的概率的2 倍: P = 2P{ X > C} (当C位于分布曲线的右端时) 或P = 2P{ X< C} (当C 位于分布曲线的左端时) 。若X 服从正态分布和t分布,其分布曲线是关于纵轴对称的,故其P 值可表示为P = P{| X| > C} 。 计算出P 值后,将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与P 值比较,就可作出检验的结论: 如果α > P 值,则在显著性水平α下拒绝原假设。 如果α ≤ P 值,则在显著性水平α下接受原假设。 在实践中,当α = P 值时,也即统计量的值C 刚好等于临界值,为慎重起见,可增加样本容量,重新进行抽样检验。

问:统计学中的“P”值是什么意思?怎么计算?

今天看到有个保健品珍奥核酸上说他的人体实验有中P值>0.05(好象是这样说的)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问何意,他们说是P值,但都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是统计学中的词,我想问下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如何计算

  • 答:P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不同的P数值所表达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

    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P<0.01 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为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小于0.05 、0.01、0.001。实际上,P值不能赋予数据任何重要性,只能说明某事件发生的几率。统计结果中显示Pr > F,也可写成Pr( >F),P = P{ F0.05 > F}或P = P{ F0.01 > F}。

    拓展资料:

    计算P值的相关注意事项:

    1、P的意义不表示两组差别的大小,P反映两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并不表示差别大小。因此,与对照组相比,C药取得P<0.05,D药取得P <0.01并不表示D的药效比C强。

    2、P>0.05时,差异无显著意义,根据统计学原理可知,不能否认无效假设,但并不认为无效假设肯定成立。在药效统计分析中,更不表示两药等效。哪种将“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与“两组基本等效”相同的做法是缺乏统计学依据的。

    3、统计学主要用上述三种P值表示,也可以计算出确切的P值,有人用P <0.001,无此必要。

    4、显著性检验只是统计结论。判断差别还要根据专业知识。抽样所得的样本,其统计量会与总体参数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于两种原因。

    P值的其他含义:

    1、 一种概率,一种在原假设为真的前提下出现观察样本以及更极端情况的概率。

    2、拒绝原假设的最小显著性水平。

    3、观察到的(实例的)显著性水平。

    4、表示对原假设的支持程度,是用于确定是否应该拒绝原假设的另一种方法。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假设检验中的P值

  • 答:与“几率”不同,一个事件的几率(odds)是指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与该事件不发生的概率的比值。

    拓展资料:

    关于统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做n次试验,nA为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如果随着n逐渐增大,频率nA/n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p附近,则数值p称为事件A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概率,记做P(A)=p。这个定义成为概率的统计定义。

    在历史上,第一个对“当试验次数n逐渐增大,频率nA稳定在其概率p上”这一论断给以严格的意义和数学证明的是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

    从概率的统计定义可以看到,数值p就是在该条件下刻画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量指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概率)

  • 答:
    1. 统计学意义(p值)ZT:
      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专业上,p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p值越大,我们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的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的可靠指标。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
      如p=0.05提示样本中变量关联有5%的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即假设总体中任意变量间均无关联,我们重复类似实验,会发现约20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我们所研究的变量关联将等于或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这并不是说如果变量间存在关联,我们可得到5%或95%次数的相同结果,当总体中的变量存在关联,重复研究和发现关联的可能性与设计的统计学效力有关。)在许多研究领域,0.05的p值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的边界水平。

    2.均值的计算:
    在处理实验数据或采样数据时,经常会遇到对相同采样或相同实验条件下同一随机变量的多个不同取值进行统计处理的问题。此时,多数作者会不假思索地直接给出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显然,这种做法是不严谨的。在数理统计学中,作为描述随机变量总体大小特征的统计量有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中位数等。

    拓展资料:

    何时用算术平均值?何时用几何平均值?以及何时用中位数?

    1.  这不能由研究者根据主观意愿随意确定,而要根据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确定。反映随机变量总体大小特征的统计量是数学期望,而在随机变量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时,其总体的数学期望就是其算术平均值。此时,可用样本的算术平均值描述随机变量的大小特征。

    2.  如果所研究的随机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则算术平均值不能准确反映该变量的大小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假设检验来判断随机变量是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3.   如果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则可用几何平均值描述该随机变量总体的大小。此时,就可以计算变量的几何平均值。

    4.   如果随机变量既不服从正态分布也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则按现有的数理统计学知识,尚无合适的统计量描述该变量的大小特征。退而求其次,此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变量的大小特征。

    参考资料:统计学意义

  • 答:P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P<0.01 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为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小于0.05 、0.01、0.001。实际上,P值不能赋予数据任何重要性,只能说明某事件发生的几率。统计结果中显示Pr > F,也可写成Pr( >F),P = P{ F0.05 > F}或P = P{ F0.01 > F}。

    假设检验是推断统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SAS、SPSS等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假设检验,在假设检验中常见到P值( P-Value,Probability,Pr),P值是进行检验决策的另一个依据。

    扩展资料

    P值由来

    从某总体中抽

    ⑴、这一样本是由该总体抽出,其差别是由抽样误差所致;

    ⑵、这一样本不是从该总体抽出,所以有所不同。

    如何判断是那种原因呢?统计学中用显著性检验来判断。其步骤是:

    ⑴、建立检验假设(又称无效假设,符号为H0):如要比较A药和B药的疗效是否相等,则假设两组样本来自同一总体,即A药的总体疗效和B药相等,差别仅由抽样误差引起的碰巧出现的。

    ⑵、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计算H0成立的可能性即概率有多大,概率用P值表示。

    ⑶、根据选定的显著性水平(0.05或0.01),决定接受还是拒绝H0。如果P>0.05,不能否定“差别由抽样误差引起”,则接受H0;如果P<0.05或P <0.01,可以认为差别不由抽样误差引起,可以拒绝H0,则可以接受另一种可能性的假设(又称备选假设,符号为H1),即两样本来自不同的总体,所以两药疗效有差别。

    P值的计算

    一般地,用X 表示检验的统计量,当H0为真时,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该统计量的值C,根据检验统计量X的具体分布,可求出P值。具体地说:

    左侧检验的P值为检验统计量X 小于样本统计值C 的概率,即:P = P{ X < C}

    右侧检验的P值为检验统计量X 大于样本统计值C 的概率:P = P{ X > C}

    双侧检验的P值为检验统计量X 落在样本统计值C 为端点的尾部区域内的概率的2 倍:P = 2P{ X > C} (当C位于分布曲线的右端时) 或P = 2P{ X< C} (当C 位于分布曲线的左端时) 。若X 服从正态分布和t分布,其分布曲线是关于纵轴对称的,故其P 值可表示为P = P{| X| > C} 。

    计算出P值后,将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与P 值比较,就可作出检验的结论:

    如果α > P值,则在显著性水平α下拒绝原假设。

    如果α ≤ P值,则在显著性水平α下接受原假设。

    在实践中,当α = P值时,也即统计量的值C刚好等于临界值,为慎重起见,可增加样本容量,重新进行抽样检验。

    参考资料:假设检验中的P值-百度百科

  • 答:统计学中P一般指概率。

    以古典概率模型为例,概率的计算方法为:

    古典定义

    如果一个试验满足两条:

    (1)试验只有有限个基本结果;

    (2)试验的每个基本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这样的试验便是古典试验。

    其中n表示该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结果的总数目。m表示事件A包含的试验基本结果数。

    这里,仅仅举例了简单的古典概率,其还有很多种模型。你可以找统计学的相关书籍进行学习。

    拓展内容:

    概率亦称“或然率”。它反映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度。随机事件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例如,从一批有正品和次品的商品中,随意抽取一件,“抽得的是正品”就是一个随机事件。设对某一随机现象进行了n次试验与观察,其中A事件出现了m次,即其出现的频率为m/n。经过大量反复试验,常有m/n越来越接近于某个确定的常数。该常数即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常用P (A) 表示,与“几率”不同,一个事件的几率(odds)是指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与该事件不发生的概率的比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概率》词条

问:p值0.05怎么计算?

  • 答:这是谁给你出的题?
    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P值即为拒绝域的面积或概率。没有原始假设,怎么来的拒绝呢?
    P值是最小的可以否定假设的一个值。这里需要一个原始假设。不然一个数值没法比较,更遑论最小的否定值了。
    从现在开始,注意大小写的p概念不同的。
    假设检验,这里应该是比例检验(p检验,检验满意度,这是个百分比值)
    P值是最小的可以否定假设的一个值。并不是简单相除就完了。
    这个实验应该是:“某人说,满意度应该是80%,即p0=0.8。然后我们做了这个实验,测试了120个人,100个满意,20个不满意”但是这样我们能说满意度是100/120=83.3%么?显然不能,因为对于整个顾客群来说,你抽样测试的群体太小了。
    P值的计算公式是
    =2[1-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不等于p0时;
    =1-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大于p0时;
    =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小于p0时;
    其中,Φ(z0)要查表得到。
    z0=(x-n*p0)/(根号下(np0(1-p0)))
    最后,当P值小于某个显著参数的时候(常用0.05,标记为α,给你出题那个人,可能混淆了这两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否定假设。反之,则不能否定假设。
    注意,这里p0是那个缺少的假设满意度,而不是要求的P值。
    没有p0就形不成假设检验,也就不存在P值
  • 答:p值大于0.05就是相关不显著,但若是小于0.10,可以说是接近显著;另外相关分析,要看你究竟是证明总体相关为0,还是为某个值,解释有所不同。

问:统计学p值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 答:P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P<0.01 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为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者“显著性水平α=0.05”,指的是如果本研究统计推断得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那么该结果是“假阳性”的概率小于0.05。

    扩展资料:

    P值的计算:

    一般地,用X 表示检验的统计量,当H0为真时,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该统计量的值C,根据检验统计量X的具体分布,可求出P值。具体地说:

    左侧检验的P值为检验统计量X 小于样本统计值C 的概率,即:P = P{ X < C}

    右侧检验的P值为检验统计量X 大于样本统计值C 的概率:P = P{ X > C}

    双侧检验的P值为检验统计量X 落在样本统计值C 为端点的尾部区域内的概率的2 倍:P = 2P{ X > C} (当C位于分布曲线的右端时) 或P = 2P{ X< C} (当C 位于分布曲线的左端时) 。

    若X 服从正态分布和t分布,其分布曲线是关于纵轴对称的,故其P 值可表示为P = P{| X| > C} 。

    计算出P值后,将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与P 值比较,就可作出检验的结论:

    如果α > P值,则在显著性水平α下拒绝原假设。

    如果α ≤ P值,则在显著性水平α下不拒绝原假设。

    在实践中,当α = P值时,也即统计量的值C刚好等于临界值,为慎重起见,可增加样本容量,重新进行抽样检验。

问:求数据统计中用spss中的p<0.05和p<0.01是什么意思,怎么得来的?

如题

  • 答:P 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0.05 为显著, P <0.01 为非常显著,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小于0.05 或0.01。

    P值是通过建立检验假设(又称无效假设H0)得到的,通过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计算H0成立的可能性有多大,即概率有多少,用P值来表示。利用小概率原理,根据选定的显著性水平(0.05或0.01),决定接受或拒绝H0。

    P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P值越大,我们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的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的可靠指标。如 P=0.05提示样本中变量关联有5%的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在许多研究领域,0.05的P值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的边界水平。

    扩展资料:

    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P<0.05,就是说结果显示的差别是由机遇所致的可能性不足5%,或者说,别人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研究,得出相反结论的可能性不足5%。即假设总体中任意变量间均无关联,我们重复类似实验,会发现约20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我们所研究的变量关联将等于或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假设检验中的P值

  • 答:P值:又称显著性值或Sig值,代表描述某事情发生的概率。

    如果P值小于0.01即说明某件事情的发生至少有99%的把握,如果P值小于0.05(并且大于0.01)则说明某件事情的发生至少有95%的把握。
    常见标准有0.01和0.05。符号标示:0.01使用2个*号表示,0.05使用1个*号表示。

    建议可以阅读网页版spssau的基础统计概念文档,可以快速了解基础内容。

  • 答:0.05是设定的检验水准。
    简单来讲,小于0.05就认为可以拒绝原假设。
    0.05和0.01的区别是检验水准的不一样,0.01更高一些。

问:论文中p<0.05 或者>0.05 表示什么意思?通俗点说下 谢谢?

  • 答:一、P>0.05 表示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 表示显著性差异,通常以*标记;P<0.01表示极显著性差异,通常以**标记。

    二、P值计算方法:

    1. 左侧检验P值是当时,检验统计量小于或等于根据实际观测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即p值。

    2. 右侧检验P值是当μ=μ0时,检验统计量大于或等于根据实际观测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即p值。

    3. 双侧检验P值是当μ=μ0时,检验统计量大于或等于根据实际观测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即p值。

    三、扩展资料:关于P值(资料来源:网页链接)

    1. P值是用来判定假设检验结果的一个参数,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布使用分布的拒绝域进行比较。由R·A·Fisher首先提出。

    2. P值(P value)就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如果P值很小,说明原假设情况的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如果出现了,根据小概率原理,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P值越小,我们拒绝原假设的理由越充分。总之,P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著。但是检验的结果究竟是“显著的”、“中度显著的”还是“高度显著的”需要我们自己根据P值的大小和实际问题来解决。

  • 答:P>0.05 表示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 表示显著性差异,通常以*标记;P<0.01表示极显著性差异,通常以**标记
    对立假设有显著性差异才可看作成立。
  • 答:P<0.05时,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时,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这是中华医学会的规范化。
  • 答:你应该说的是假设检验的p值法吧
    p值用来确定是否拒绝原假设H0,p<0.05 拒绝H0,否则接受。0.05是显著性水平
  • 答: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688187.html

问:统计学中的P值应该怎么计算?

  • 答:P值的计算公式是

    =2[1-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不等于p0时;

    =1-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大于p0时;

    =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小于p0时;

    总之,P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著。但是检验的结果究竟是“显著的”、“中度显著的”还是“高度显著的”需要根据P值的大小和实际问题来解决。

    扩展资料

    统计学中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为:

    1、从一组数据出发,确定某些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即建立数学模型并估计其中的未知参数。估计参数的常用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2、对这些关系式的可信程度进行检验。

    3、在许多自变量共同影响着一个因变量的关系中,判断哪个(或哪些)自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哪些自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将影响显著的自变量加入模型中,而剔除影响不显著的变量,通常用逐步回归、向前回归和向后回归等方法。

    4、利用所求的关系式对某一生产过程进行预测或控制。回归分析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统计软件包使各种回归方法计算十分方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值

  • 答:统计学意义(p值)zt
    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专业上,p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p值越大,我们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的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的可靠指标。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如p=0.05提示样本中变量关联有5%的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即假设总体中任意变量间均无关联,我们重复类似实验,会发现约20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我们所研究的变量关联将等于或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这并不是说如果变量间存在关联,我们可得到5%或95%次数的相同结果,当总体中的变量存在关联,重复研究和发现关联的可能性与设计的统计学效力有关。)在许多研究领域,0.05的p值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的边界水平。
    在最后结论中判断什么样的显著性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可避免地带有武断性。换句话说,认为结果无效而被拒绝接受的水平的选择具有武断性。实践中,最后的决定通常依赖于数据集比较和分析过程中结果是先验性还是仅仅为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依赖于总体数据集里结论一致的支持性证据的数量,依赖于以往该研究领域的惯例。通常,许多的科学领域中产生p值的结果≤0.05被认为是统计学意义的边界线,但是这显著性水平还包含了相当高的犯错可能性。结果0.05≥p>0.01被认为是具有统计学意义,而0.01≥p≥0.001被认为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但要注意这种分类仅仅是研究基础上非正规的判断常规。
    所有的检验统计都是正态分布的吗并不完全如此,但大多数检验都直接或间接与之有关,可以从正态分布中推导出来,如t检验、f检验或卡方检验。这些检验一般都要求:所分析变量在总体中呈正态分布,即满足所谓的正态假设。许多观察变量的确是呈正态分布的,这也是正态分布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的原因。当人们用在正态分布基础上建立的检验分析非正态分布变量的数据时问题就产生了,(参阅非参数和方差分析的正态性检验)。这种条件下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替代的非参数检验(即无分布性检验),但这种方法不方便,因为从它所提供的结论形式看,这种方法统计效率低下、不灵活。另一种方法是:当确定样本量足够大的情况下,通常还是可以使用基于正态分布前提下的检验。后一种方法是基于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则产生的,该原则对正态方程基础上的总体检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即,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样本分布形状趋于正态,即使所研究的变量分布并不呈正态。
  • 答:P值的计算公式是
    =2[1-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不等于p0时;
    =1-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大于p0时;
    =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小于p0时;
    其中,Φ(z0)要查表得到。
    z0=(x-n*p0)/(根号下(np0(1-p0)))
    最后,当P值小于某个显著参数的时候(常用0.05,标记为α,给你出题那个人,可能混淆了这两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否定假设。反之,则不能否定假设。